鹽田梓的宗教文化

鹽田梓是天主教早期在香港的主要傳教地區,1864年,兩位神父到鹽田梓探訪及傳教。於1875年已為島上的所有村民領洗,成為教友村。現時居民大部分為天主教徒,不少為神職人員,如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陳志明。客家人的鄉村是最樂於接受福音宣傳的,這現象可能是由於客家人是客居他鄉的人,他們來自中國北方,部分人更移居其他亞洲國家,因此亦習慣與外國人接觸。當地的廣東人看不起他們,甚至壓迫他們,所以加入教會能得到一定的保護。

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代,來自奧地利的福若瑟神父到鹽田梓傳教時建成。小堂分別於1948年、1962年及2004年進行過修復工程,並獲得2005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優異獎。

聖若瑟堂建於1890年,教堂的建築設計外型簡單,教堂內前端為祭台,色調富中國色彩,長型教堂放置兩排木跪櫈。保存著梵二前禮儀與中國農村小聖堂融合的特色。

1879年4月至1880年4月聖福若瑟神父抵達西貢開始傳教工作,包括鹽田梓村。

聖若瑟是教堂的主保聖人,圖為放置於教堂祭台牆壁上聖若瑟抱著小耶穌的塑像。

學校於1920年已建立,昔日的澄波學校為鹽田梓村及西貢作育英材,隨著西貢的發展及村民遷離而空置。現今的澄波學校已闢作鹽田梓文化資源展覽室,陳列村民昔日生活的用品,及鹽田梓村的歷史故事

文字大小-+=